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细节:中考改革将从2017年试点,到2020年成型。高考改革早从2014年开始试点,到2018年大致结束。
在中高考改革将要完成的未来三年,语文、物理和体育,这三大学科将成为学校必须重视的科目。
1体育被纳入高考 教育部明确表示:
今后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中考: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称为选考科目,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高考: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意味着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 陆续增加运动技能评价标准
“体质测试的结果表明,初三和高一学生的体质是最好的,这要归功于这些年一直坚持的中考体育加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确实推动了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体质的增强。”
但不能回避的是,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抱着应试的心态,在中考前两三个月进行运动员式的集训,以提高体育加试成绩。中考过后,因为高考没有体育加试,原本用来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全部被做题挤占。
现行的考试制度中,更多侧重考量学生体质,运动技能的考评相对弱化。这其中,学生体质与遗传因素、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等都有关系。
今后,为了真正反映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将逐渐降低身高体重等形体类测试项目的分值比例,逐渐提高部分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掌握运动技能的测试项目,例如:长跑、短跑、男生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以及肺活量测量等。
而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体育测试将从原有注重学生体质测试,转型为基本运动技能加上专项化运动技能的方向发展。其中,针对专项化运动技能应建立技能等级标准。今后的体育加试中,运动技能等级与分数挂钩,更能体现出平日里体育锻炼的真实效果。
2 体育今后也是高考录取标准
如今,有十几个个省市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项目,这意味着高考也会从原本单一智力评价标准,转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德育成为高考加分项目,体育、美育也会逐一加入。而中考体育加分政策的不断成熟,评价机制的科学客观,为学生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高考中体育科目的加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体育测试已被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以“通过与否”的形式成为高考的参考依据。未来,体育在高考中将变为ABCD等级的客观数量化评价方式,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
3 体育是综合素质重要体现
不仅是高考,评优、评奖、升学考试、就业安置等,甚至工作后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可持续发展的员工,都要参考体育成绩。
体育科目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竞技场上服从裁判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体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运动中还要学会尊重对手、接受或好或坏的比赛结果,这些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运动员二级证可以用于高考加分和执业,并且是重点体育大学的必要条件证书。
在高考中,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证书,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高考加分,参加国家重点体育类高校和名牌大学的体育类专业的单招考试,体育单招生被录取后和国家统招生享受一样的待遇。
国家二级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一定成绩就就可申报,县(区)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报地(市)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是考国家体育类重点高校和名牌大学的体育系的必要条件证书。
可以当做一个执业资格证书,证明在体育领域的成就,目前工作领域竞争激励,拥有运动员二级证书在执业时也是有相对优势,对工作的选择面更宽。
获得运动员二级证书的方式:
想获得二级运动员的资格,考生必须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过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者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的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在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运动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参加地市(含地市)以上级别的正式比赛,达到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就可以申请二级运动员证书。
办理证书需递交申请表、出示运动成绩证明、参加比赛的秩序册和成绩册各一份以及加盖所属体育行政部门公章,申请材料经审查、核实后再报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对符合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标准的,即予以办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运动员等级证书没有有效期之分,体育单招对运动员等级证书要求一般是近十年审批的初中生高中生都可以,只要在有效审批日期内就可以申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