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国有六大行每天合计净赚超40亿,业绩分化与净息差压力下的稳健增长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支柱,其业绩表现一直备受关注,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这六大行平均每天合计净赚超过40亿元,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的盈利能力,也反映了在多重挑战下,国有大行依然保持了足够的韧性,本文将详细分析国有六大行的业绩表现、净息差压力、信贷投放以及不良贷款余额等关键指标,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六大行业绩概览

2024年10月30日,国有六大行集体公布了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六大行前三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总计达到10594.44亿元,平均每天合计净赚超过38.67亿元,若按第三季度单独计算,则平均每天合计净赚超过41.32亿元,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国有大行在金融市场的稳固地位,也展示了其在面对经济放缓、净息差收窄等多重压力下的稳健增长。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2690.25亿元、2557.76亿元、2143.72亿元、1757.63亿元、758.18亿元和686.9亿元,农业银行以3.38%的净利润增速在六大行中表现突出,而交通银行则出现了0.69%的负增长,显示出业绩的分化态势。

二、净息差收窄压力持续

近年来,受监管政策引导降低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的影响,国有六大行的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收窄态势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这一压力仍在持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个基点、23个基点、23个基点、17个基点和16个基点,交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则同比下降了2个基点至1.28%。

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客户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二是受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为了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各大行纷纷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强化存贷款定价精细化管理,以保持净利息收益率的相对稳定,从未来的趋势看,在金融让利实体的宏观政策导向下,国有大行的净息差仍将承压。

三、信贷投放加码,聚焦实体经济

在信贷投放方面,国有六大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聚焦科技创新、普惠信贷等重点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六大行新增贷款规模超过8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均超过万亿元。

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总经理王霄汉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三农”和县域业务、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以及个人贷款领域,邮储银行则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个人小额贷款实现较快增长,同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国有大行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周期下行阶段积极扩大贷款投放力度,对于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跨周期的角度看,也为新周期来临后业务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四、不良贷款余额集体走高,资产质量承压

与净利润和营收表现相比,国有六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在2024年前三季度集体走高,但不良率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国有大行的不良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建设银行是今年前三季度不良率下降幅度最大的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35%,邮储银行尽管不良率微升,但0.86%的不良率仍远低于其他五家。

在不良贷款的增幅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今年增幅超过200亿元,前三季度分别增加244.53亿元、240.76亿元和216.5亿元,尽管不良率整体可控,但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一定压力。

五、存款“降息潮”下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净息差收窄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的压力,国有六大行在2024年先后两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定期、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全部存款类型,这一举措旨在降低负债成本,保持利差空间。

第一轮降息潮始于5月17日,人民银行取消了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房贷利率明显下行,随后,7月22日1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