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之际,传统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转型阵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迫使这家拥有悠久历史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众(中国)CEO贝瑞德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回应了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转型背景与挑战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定价策略激进,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新产品,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昂,使得盈利变得异常困难,大众汽车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2024年10月30日,大众集团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销售收入为784.78亿欧元,同比微降0.5%;利润为28.55亿欧元,同比下降41.7%,营业利润率更是降至3.6%,为四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无疑给大众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大众集团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贝瑞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早在去年就做出预判:电动汽车定价激进、竞争激烈的状况仍将持续,并决定优先重视盈利能力,而非不计代价地追求市场份额。”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大众集团对电动汽车市场深刻的理解和冷静的判断。
二、优化成本结构,确保盈利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挑战,大众集团开始积极优化成本结构,以确保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仍能保持盈利,贝瑞德指出:“能从电动汽车业务盈利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积极优化成本结构,确保集团即便在最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仍能保持盈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集团采取了多项措施,他们设立了名为“KI 10”的绩效项目,旨在与2023年相比,未来三年实现降本20%,包括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大众集团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集团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调整生产布局,关闭部分亏损的工厂,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在德国,大众集团计划关闭三家工厂,削减上万个工作岗位,以降低生产成本,他们还将部分生产工作转移至国外,以利用当地的低成本优势。
大众集团还在研发方面进行了优化,他们加大了对电动汽车技术的投入,但同时也注重控制研发成本,通过与小鹏汽车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大众集团得以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降低研发成本。
三、裁员降薪与关闭工厂
裁员降薪和关闭工厂是大众集团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决定,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会给员工和公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对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大众集团不得不削减人员开支,在德国,大众集团计划削减上万个工作岗位,并通过降薪等方式降低人力成本,这一决定虽然引发了员工的抗议和不满,但贝瑞德表示,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未来着想。
大众集团还关闭了部分亏损的工厂,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些工厂的关闭虽然会导致部分员工失业,但也会使得大众集团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四、加速电动化进程,推出新产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大众集团并没有放弃在电动化领域的努力,相反,他们正在加速电动化进程,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
贝瑞德透露,大众集团计划从2026年开始推出混动车型,并在2027年在中国市场推出40款全新车型,其中20款为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和混动车型,这些新车型将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纯电动产品方面,大众集团计划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四款与途观尺寸相近的车型,这些车型售价约合2万欧元,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盈利能力,大众集团还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两款B级车型,进军此前尚未涉足的细分市场。
通过这些新产品的推出,大众集团希望能够在电动化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燃油车业务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大众集团的燃油车业务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贝瑞德表示:“燃油车业务的盈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转型的资金源。”
尽管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燃油车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大众集团将继续投入资源,提升燃油车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他们也将通过油电并存的销售结构,实现业务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六、展望未来,保持市场地位
对于未来,贝瑞德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我们正不断加速纯电动产品攻势,2026年起,我们的战略将获得成效。”他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大众集团将能够在电动化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