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孕育之源、都有感恩之心,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爱子之情更会感同身受;孟子曾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见孝心对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孝道自古以来就是永不过期、世代相传的美好品德。
古以孝治天下,今以孝传世代。孝子事迹层出不穷,古代的二十四孝,每种孝都极为动人,在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有鹿乳奉亲、恣蚊饱血、百里负米的原始孝法,却也有不同形式的孝心在上演。
比如,今天所说的这对兄弟曾因“孝”而备受争议:为了照顾母亲,他们放弃了清华、中科大的录取,时隔多年,这对兄弟怎样了?他们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了吗?
一、双胞胎兄弟:周海,周洋
提到这对兄弟,很多人都会不由得感慨:同样是孩子,为啥自己家的孩子是熊孩子?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带着好奇,带你走近这对兄弟的真实生活,进一步了解兄弟间的相处之道。这对兄弟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又是有着怎样的自强之心?
“不盲目攀比、不好逸恶劳,自觉自律、品行兼优”是这对兄弟的标签,先来介绍一下两兄弟的出身:这对兄弟是双胞胎,或许一母同胞的缘故,二人不仅外表相似,连成绩都不分伯仲。
首先,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出身,一个叫周海,一个叫周洋,“海洋”组合出生在湖北咸宁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中,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家庭重担全由父亲一人扛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双胞胎兄弟虽然出身贫困,但他们自幼就团结互助、勤奋好学。
但是,山村中的贫困家庭想要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着实不易,无论多么艰难,周家父母依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无忧的环境。虽然生活清贫,好在两兄弟足够争气;虽然年龄尚小,但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从小学到高中,二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很多人总是开玩笑说:“双胞胎成绩独占鳌头,是心有灵犀才出奇一致的好吗?”成绩来自于他们的自觉自律,周家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务农人员,孩子的成绩全靠“勤学好问、不断思索”而来,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得益于家风的影响。
二、双胞胎学霸:寒门崛起
虽然周家父母不能给孩子大富大贵的生活,却也身体力行地为孩子营造“自强不息、不卑不亢”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周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让两兄弟从小就有学习的意识,为后来的优异成绩埋下了铺垫。
2016年,两兄弟迎来了生命的转折点——高考,苦心人,天不负。二人不负众望,分别被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录取,这个结果让周家母亲喜极而泣,她的孩子至少有拼搏的平台。后来,两兄弟带着母亲的关心、父亲的嘱托,踏上了去往大学的征途,这个看似“繁花似锦”的征途,只有用汗水浇灌才能开出精彩之花。
出身贫困,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周家兄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上大学需要资金支持,但周家只有父亲一个经济来源,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卧病在床,这曾让他们的父母非常发愁:如何供两个娃娃读完大学?
当然了,懂事的兄弟俩深知家庭状况,从上大学就半工半读,用知识取得了奖学金,成绩遥遥领先、能力有目共睹。大学是一个自觉自律的环境,很多人在历经高考之后,觉得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半生“得到了解脱”,不少升入大学的学子在大学吃喝玩乐、挥霍光阴。那么,双胞胎兄弟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被影响吗?
当然没有!兄弟俩一反常态,始终严于律己,他们的时间安排得极紧,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他事:上课时专心致志、下课预习研究生课程。所谓的“聚餐、约会、旅游、游戏”在周海周洋的世界里几乎不存在,两人并非是不合群,而是他们深知大学四年的重要性,也深知“你若盛开,清香自来”的拼搏真理。那么,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他们是怎么度过的呢?
三、双胞胎学霸:大学苦读
在大一时,他们就决定了自己的考研方向,能够在众多诱惑中坚持自己的初心、实属不易,更何况是自由的大学氛围。哥哥周海在大二时就进入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为了赶上研究生的研究步伐,周海几乎整日泡在图书馆,能够在著名导师陈瑶洁的团队中和研究生共同搞科研,可见周海不同凡响的能力。弟弟周洋紧随其后、不甘示弱,在大二时就进入了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按理说,很多人的大一大二都只是个起步阶段,但他们在大一时,就已经利用所有的闲余时间将考研知识了解的透彻。虽说没有出生于名门贵族,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缩短了和成功的距离。
在众人眼中,他们可能只是会读书的呆子,但其实不然,一个能够坚持良久的人,必定不同凡响值得尊重,这种过人的毅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他们不顾周遭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梦想方向,二人考进大学后不久就决考研。功夫不负苦心人,周海和周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逐渐小有名气,周海凭借自己的努力,曾发表过八篇极为专业的论文,周洋也发表过七篇。
果然,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他们在大四时就得到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邀请。
但是,双胞胎兄弟经过深思熟虑后,拒绝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橄榄枝,这个决定一度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议。
有人说,清华大学是国内的一流大学,是莘莘学子的向往之地,中科院更是适合研究的好地方,此地精英荟萃、名师众多,必定会有不一样的学习和体验。
那么,兄弟二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放弃清华与中科院呢?
四、双胞胎兄弟:为母亲,齐留武汉
其实,他们拒绝这两个顶级学府邀请的理由是:为了照顾病弱的母亲。后来,兄弟二人都选择留在武汉读研究生。
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有的人考研是为了去到更大的平台,这两个人结果还在“原地踏步”。但是,两兄弟却认为“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优秀的人从不会因为地域而被埋没才华”。并且,他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为了照顾两兄弟,付出很多,理应及时尽孝。一个人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
自古以来,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人,就算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也会有人生一大遗憾,更何况两兄弟从小受母亲恩泽、留在武汉也会相互有个照应。相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亲情于他们而言要重于一切,这样做完全值得。
五、由兄弟二人联想的孝情:社会需要这般人才
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很少能够遇到如此孝心的青年模范。如今,两兄弟已留在武汉读研究生。科研知识积累让他们在研究生中如鱼得水,崭露头角。
很多人在羡慕两兄弟的优异成绩时,也应当想到他们在大学时付出的种种努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因为他们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拒绝常人难以拒绝的诱惑。两兄弟学业有成,在毕业之后,工作必定会有所作为,在未来,一定可以成为周家父母的骄傲。
当然,他们两个也用行动证明了:出身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要足够努力,一定可以或多或少改变某些现状。无论清华、中科院还是武汉,两兄弟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安稳研究的场所,周海和周洋为现代社会的很多青少年树立了正能量的榜样。
不过,像他们这样的懂事青年并非一例,之前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事迹”不也如此?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身患精神病,年仅12岁的洪战辉带着妹妹去上学,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数年来无怨无悔,最终凭借过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使支离破碎的家庭圆满收场。
双胞胎高考获得同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心有灵犀的效果,而是一种巧合,当然,更是共同努力的结果。高考可谓是改变许多人一生的考试,每年7月,或许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高考成绩的查询,对于一个人而言,这或许还好,但若是双胞胎,难免就会拿出来进行比较,但现实往往就会发生许多让人惊讶之事,这不,一对双胞胎的高考成绩总分一模一样,都为664分,看到此,只能够默默的说一声:?学霸啊?。
但有人就质疑了,他们的成绩总分是一样的,而且又是双胞胎,是不是心有灵犀的结果哦?据悉,这两名来自武汉新洲一中的双胞胎,他们分别叫袁睿麟与袁睿麒,事实上,他们不光高考总分是相同的,他们的外语成绩也是一样的分数,同为138分,这仿佛让人更加质信了双胞胎的心有灵犀是否真的存在。在我看来,所谓的心有灵犀或许存在,但应当不至于可以在内心互相沟通考试答案,尽管这确实有点让人惊讶,不过我还是想说这只是巧合。
只不过这巧合的可能性确实很小,但高考双胞胎那么多,难免就会出现一例这样的情况,换个角度来看,若是他们真的有超强的心有灵犀能力,也不应当只有总分和英语能够做到分数一样,毕竟其他几科不用这种能力也显得有点浪费了不是,但有人又说了,假如是他们故意为之呢?也就是他们不想惹上麻烦,但我想说,这种能力也不能视为作弊吧,毕竟完全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不用就显得比较不合理。
兄弟俩的父亲袁云华说:他们俩人从小的关系就十分友好,从来没有发生过打架之类的事情,各自都是对方最好的伙伴,不光在生活上互帮互助,两人在学习上也是相互帮助,相互竞争,假如哥哥获得了第一,那弟弟就会相当的不服输,他便会苦下功夫,争取在下次超越哥哥,当然,弟弟一直对哥哥相当尊重并且视他为榜样。由此可看出,两人的成功并非是轻而易举得来的,相同的分数是一种巧合,但更像是对他们互帮互助的一种诠释。
当然,他们二人是否真的是心有灵犀,这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不过,从他们从小的关系,以及在学习、生活上的互帮互助,或许他们各自早就清楚了对方的所有,并已经把对方当成了自己最近之人,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吧,但若是说他们能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这或多或少还是让人难以相信,毕竟这已经超出了科学以及对常规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