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一中今年高考成绩居全市榜首 来源:清远日报 2006-7-4 10:18:00 本报讯 (记者陈育娥通讯员聂炜):清远市第一中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上重点本科线288人,上本科线以上791人,上省大专A线以上968人,上大专B线以上1138人。总分800分以上2人;总分700分以上70人。单科800分以上11人次,700分以上292人次。其中语文科温翠仪850分,李继树828分,林晓欣816分;张浩、钟利强数学809分,袁瑞英语802分,严伟洲综合821分,谭美兰历史822分。市一中今年高考成绩稳居全市榜首,这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源于该校的优质管理。
优质管理凝聚团队战斗力
在教学过程中,该校建立了有力的管理机构。校长、副校长对高三各阶段工作具体指导,定期召开年级、教师、学生会议了解情况,分析趋向,发现问题,协同解决,充分调动教学积极性。并在高三级设有两名级长,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带领20名班主任和55名教师全力备考。
优质的管理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有无战斗力,关键要看其成员是否思想统一,而要使每个教师的目标一致,最好的“杠杆”就是学校的高考评价机制。以前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个人成绩为评价对象,这样容易使教师缺乏大局观念,各自为战,单科冒进,进而影响整体成绩。近两年来,该校对高三教师的评价和奖励主要是以备课组和备考组为单位,这样有利于形成“荣辱与共”的意识;全体教师都来关注自己所教的班级、科组和年级,以大局为重。每天除上课时间以外的自习课,每一层楼办公室都安排各科教师坐班,学生学习上有疑难问题,进入老师办公室,不管是不是教自己班的老师,都可以向老师质疑问难,使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该校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团结一心,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
分层培训确保教学高质量2003年秋季,市一中扩大招生,高一级由原来10个班540多名学生扩大到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在数量达标的同时,生源质量难免有所下降,但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届新生一入学,学校就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培训,尤其是对进校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小灶喂养”,特别培训;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提高训练。为了确保这一届学生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能“双优”,该校在师资方面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尽可能地调配善管理的领导、有经验的教师、责任心强的班主任等担任相关工作。
同时学校还实行月考制,定时反馈教学情况,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互动。并设立了以科目为单位的年级备课组和以相邻两个教学班为单位的备考组。两个组进行交叉管理,既分工又合作。特别是备课组,分工合作还能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良性竞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备考组成员集中在一起,能从不同科目方面了解学生,像医生会诊一样共同商量对某一学生的辅导策略。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
正确引导激活学生“我要学”
“只要有1%的希望都要用100%的力气去争取”,这是市一中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心声。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该校注重“临界生”的培养。所谓临界生,是指介于两条线(高考分数线,如重本线、普本线、大专线等)之间可上可下、稳定性不够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上、毅力恒心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往往大有潜力可挖,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了解他们的详细情况,然后进行过细的工作,如谈心、面批作业、与家长联手等,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进方法,提高水平,争取这些学生都能往上线发展。事实证明,抓好临界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市一中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做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心人。尤其是在高三阶段,学生面对成绩,心理压力大,基于此,该校强调“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意志;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引领学生积极地投入;教师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是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是强求学生接受学校与教师的立场,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是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的裁决,而是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完全否决或赞赏,而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些做法激活了学生“我要学”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