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高考鲍照(高职考文言文语段)

1. 高考作文中比较常用的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语句段落

这个东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想用的好,恐怕必须要熟悉一遍,你去买一本《语文知识手册》,上面的内容对付高考就很实用。最好将自己遇到的、喜欢的自己整理一下,没事多看看,多悟,对提高文学修养也很有好处,关键能产生兴趣,老走简便路,会厌倦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刘禹锡《踏歌行》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晏 殊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木兰花 晏 殊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 永《雨霖铃》)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无名氏《西北有高楼》)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乐府古辞《西湖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清商曲词《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吴声歌曲《子夜歌》)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夕(鲍照《代堂上歌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蝶恋花》)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临江仙》)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

2. 高考语文文言文 断句方法有哪些

有点多,你可以慢慢看看,会对你有用的:语感的确是很重要的,读与不读,读的多少是会有明显差别的.还是在网上找了一个通用的方法,觉得说得还比较在理,看看有没有帮助吧.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广东卷中的 “史官曰”.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

3.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语段

不知道语段是什么意思~我就把我们今年中考前老师画的给你写上吧~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翻译)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相鸣:互相和鸣)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翻译)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今年考了默写)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的作用)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理解)这首是很重要呢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默写)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默写)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斗折:想北斗星一样曲折 蛇形: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犬牙:像狗牙一样 这几个词类活用的也很重要呢)

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年中考考了,要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政治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己的追求,这两个不一样,这2段最好都会翻译 景明 偕 临(今年考了)还有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和微斯人,吾谁与归非常重要

10.朝而往,暮而归(而的理解)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的理解)

1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翻译)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画面描写)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手法的运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的作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短句的好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情感表达)

这首也很重要

1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默写)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好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画面)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默写)

1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是济南的考生~不知道和你们的要求一样不~

(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很累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