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高考标尺(高考2017改革为了培养什么人)

1、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之一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2、按照新的高考招生模式,统一高考招生、“三位一体”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四种类型的招考方式为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设计了更加独立、更为完善的升学通道与遴选流程,并赋予考生和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其中,普高学生参加统一高考在考试科目上将改过去的“套餐”模式为现在的“自助餐”模式(语文+数学+外语+其他三门科目的自由组合),充分尊重了考生结合自身基础和兴趣的选择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考生在选择职业教育上的“无奈”状态,从“无奈就读”转向“自愿选择”,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职学生还可以参加高职提前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两种途径的选拔,尤其是高职提前招生采取一档多投、双向选择的录取方式,一个学生可以被多所学校录取,有利于考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多元化的招考方式不仅使高职院校有了选才的空间,也为高职院校规范了科学选才的“标尺”,统一高考的不分文理、不分批次使得高职院校在普高生源的录取上不再是过去对末批次考生的“被动接收”和“单向批发”,面向中职考生的“技能型”考试也更容易招收到“心仪”的学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既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招生“吃不饱”的问题,又为“吃得好”拓展更大的空间。

高考是选出人才的标尺,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流人才军界和商界,二流人才在政界,三流人才在学术界。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带兵的将帅,指挥千军万马,不能出丝毫差错,一步错,就可能丢了性命全军覆没。商界也差不多,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错一步,血本无归。这个很考验人的智商。而政界就好的多,就比如计划生育,先是一孩政策,过几年不好了,可以改成二胎放开,再不行,就来个放开三胎。没有关系,随时可以调整。而学术界就更不用说了,一次不行,可以多次。作为文艺界的作家写文章,可以反复修改,永远可进可退。故作家也是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职业。

高考落榜成作家的比比皆是。如写出《白鹿原》的陈忠实,就曾经高考落榜,回乡后成了代课老师,开始搞业余文学创作,从报刊发表散文起,一步一步走上文学的殿堂,最终以《白鹿原》问鼎茅盾文学奖。

还有高考落榜成作家的余华,余华小时候喜欢看书,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可惜1977年恢复高考,余华落榜了。后来跟他爸爸学做牙医。在他做牙医的对面是文化馆,看到文化馆里的人好像成天游手好闲,轻松自在。他有些羡慕,就问人家,怎样才能进文化馆工作?人家答:画画、作曲、写小说。

于是余华就开始了写小说,其实那时余华只是爱看书,对写作一窍不通。但他有股钻劲,有毅力,天资聪颖,爱思考,具备一个作家的所有潜质。但是许多作家也不是百发百中,一炮打响。而是九死一生,历经波折。余华的最初写作也是如此,写作五年,到底写了多少,自己也没有统计,但都被退了回来。

不过余华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志气,好像跟出版社较上劲了,你越退,我越要写。

直到九十年代,余华渐渐迎来了转机,作品发表了,还收获不菲的报酬。他的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跨身中国当代前沿作家行列。1998年《活着》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还有两次高考落榜成作家的琼瑶,也是一个典型的人物。

作家这个职业,是很多人最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