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案:(6分)(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6分)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 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六、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200字(6分)
马诗二十三首①(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内容4分,手法2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十一、古诗鉴赏(6分)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十一《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解:
1、外弟:表弟。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答案:(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2)全诗采用白描手法;(3)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表述上可有差异,但必须紧扣以上三点)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⑴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⑵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⑴(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侧(2分) ⑵(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十三、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6分)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案: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2分,含义与作用各1分)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十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十六、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
答案要点:(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学亲。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
(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前四句:"悲"或"悲伤";后四句:"喜"或"欣慰"。
十九、阅读下列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塞上听吹笛》 (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
(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二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示例: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二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朝?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① 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② 请写下你自己的赏析。(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
只能复制10000字,其于原文参考自: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8c41d408f9.aspx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案:(6分)(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6分)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 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六、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200字(6分)
马诗二十三首①(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内容4分,手法2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十一、古诗鉴赏(6分)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十一《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解:
1、外弟:表弟。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答案:(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2)全诗采用白描手法;(3)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表述上可有差异,但必须紧扣以上三点)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⑴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⑵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⑴(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侧(2分) ⑵(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十三、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6分)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案: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2分,含义与作用各1分)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十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十六、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
答案要点:(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学亲。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
(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前四句:"悲"或"悲伤";后四句:"喜"或"欣慰"。
十九、阅读下列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塞上听吹笛》 (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
(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二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示例: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字数太多了,复制不完。我把地址留下,自己看看吧: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8c41d408f9.aspx